黄重: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知识(四)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20-11-20 浏览:5073次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心灵点悟

刺猬法则

 

冬天到来的时候,两只刺猬在一个树洞里过冬。天气越来越冷,它们就蜷缩成一团,不让一点热量散失出去,可是气温还在不断地下降,他们看看周围,只有对方可以取暖,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彼此刺伤。“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关系,既不会让双方感到“心寒”,又不会让双方感到“心累”。

 

心理讲堂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及结构

 

1.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它是以情感为纽带,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以交往为手段,以自我暴露为标志的一种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距离的远近。

3.人际关系的结构

人际关系的结构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其基本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1)认知是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往往通过对他人、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来知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从人与人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开始,因此,认知是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如喜爱与厌恶、尊重和鄙视等。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正是根据自身情感体验不断调整人际关系。情感体验的性质是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要素。

(3)行为是指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主体的活动,包括行为举止、语言、表情、手势等。这些行为既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条件,也是反映人际关系状况的重要依据。

认知、情感、行为这三个要素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能唤起情感的发生,也能控制和改变情感的发展,情感又会影响和改变认知,而认知和情感因素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二、人际关系的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余的时间中有70%用于人际交往。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可见,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等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1.社会化的功能。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愿意生活在人群中。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只有通过交往,与其他人发生联系,才有可能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文化,才能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离开社会的交往环境,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个体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一般而言,人际交往范围越广泛,获得的社会规范越多,适应社会能力就越强。不善交往的人可能会难以完成或延缓社会化的过程。

2.获取信息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来越重要,信息也越来越丰富。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人们更广泛、更直接、更快捷地获取信息,增长各种知识经验。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有助于产生新的认识。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这样描述: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那么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甚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后,还可以产生出新思想。

3.心理保健的功能。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人际关系状况密切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而绝大多数的心理危机都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与别人的关系越融洽,人际间的交往就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相反,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倾向于封闭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就欠佳。

4.认识自我的功能。他人是一面镜子,是一把尺子,通过与他人交往和相处,与他人比较,并通过他人的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优点和缺点,正如古人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人际交往是促进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三、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是个体自身难以选择和避免的,称之为客观因素;还有些是个体的主观原因所致,称之为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时空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时间和空间的接近性是形成密切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远亲不如近邻、紧邻不如对门儿”就是这个道理。时空上越接近的人,就越容易有机会接触,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双方发现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共同的体会,从而建立起密切的人际关系。在学校里,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因为同一时间入学、同在一个班级学习、同坐一张桌子、同住一个宿舍等,所以往往成为好朋友。当然,这种时空上的接近性有时也会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化。例如,把两个本来就心存芥蒂的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很可能导致更多的冲突,使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

2.态度或个性的相似程度

态度或个性越相似,个体之间就越容易发展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指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在思想、信念、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背景以及性格方面相似的人。相似性之所以能导致人际吸引,一方面是因为各种相似的因素使人具有较多的共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接触机会多,容易熟悉和互相喜欢;另一方面相似性可使交往的双方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心理共鸣,彼此得到更多的肯定、支持和激励;此外,相似性可以使交往双方的意见容易沟通,减少误会、曲解和冲突。相反,如果交往双方在态度或个性上差异较大,彼此就可能没有共同语言,容易造成相互否定,增加心理压力,使得交往出现不愉快,在心理上不愿意与对方继续交往,相处比较困难,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理需要的互补程度

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期望是推动人们互相交往的根本原因。当交往的双方的需要或个性能够互补时,就可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双方的喜爱程度就会增加,人际关系变得密切。因为人们都有追求个人完美的倾向,当这种追求自己无法实现时,便会设法从别人身上获得补偿,以达到个人需要的满足。这种互补关系除了个性特征之外,还有能力特长互补、思想观念互补等。学生因为心理互补需要而成为好朋友的比较常见,如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优异但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而另一名学生的英语成绩拔尖又希望改进自己的数学成绩时,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很容易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4.外在形象的吸引力

外在形象是指一个人的相貌、身材、穿着、仪态、举止等。尽管大家都懂得“人不可貌相”的道理,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事实上,在人际交往中,外在形象还是会在无意之中影响着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不但会对别人的外表进行评价,而且会根据外表来评价别人的内在品质。但外在形象的吸引力存在很多局限。一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甚至不同的个体对美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追求时尚的人可能会得到大多数年轻人的喜爱,但也可能受到年长者的排斥。另一方面,每个人的长相外貌更多是先天遗传的,个人一般是无法改变的。当然,人的交际能力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交往时间的延长,外在形象的作用将越来越小,人们更多会依据个人的特质来对其进行评价。

(二)主观因素

1.认知因素

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失败,与人们的社会认知正确与否关系密切。由于认知因素的影响,人际交往一般会呈现以下几种心理效应,对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初次交往对人产生的印象往往最为鲜明和深刻,并对以后的交往产生较大的影响。人们初次相遇,总是先观察对方的衣着、相貌、举止及其他动作反应,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印象对对方做出一个初步的评价。虽然第一印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表面的观察资料得出来的,但由于它的新异性和鲜明的情绪色彩,却能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而不易消除。这种印象往往会左右人们以后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而且很难改变。首因效应是一种直观的感觉,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太可靠。但首因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决定了交往是否延续,并影响今后的交往质量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一方面要正确对待第一印象,避免认知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又要力求在人际交往中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人们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到的作用较大,而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的作用则较为明显。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我们应该注意克服近因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要学会用动态的、发展的、历史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仅仅依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他在其他方面一些未曾被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个人对某人产生了良好印象后,便以偏概全,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好像被一个积极的光环笼罩着,从而把其他好的品质赋予他,反之亦然。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就是晕轮效应的最好说明。晕轮效应所产生的认知偏见是一种明显的从已知推及未知,由片面看全面的认知现象,往往会歪曲一个人的形象,导致不正确的评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告诫自己不要以偏概全,凭主观印象行事。另外,在交往中也可利用晕轮效应,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他人也应如此。例如,有的人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却总以为别人时常在背后议论他。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典型的投射效应。投射效应的实质就在于从主观出发简单地去认知他人,导致认知的主观性、任意性,结果往往对他人做出错误评价,歪曲他人愿望,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客观存在着。因此,在人际认知中应力求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考查,摈弃主观臆断、妄想猜测,尽量减少人际交往中的误会和矛盾。

(5)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群体中,并把对该类群体所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强加于他。例如,一般人都认为南方人瘦小、精明圆滑、会算计、不易深入交往,北方人长相高大健壮、直爽、坦诚、易于交往;生意人狡猾、奸诈;知识分子温文尔雅;老人年保守等,虽然未必有事实依据,但是很多人都会坚持这些看法,这就是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容易使人忽略个体间的差异性,往往先入为主、以偏概全,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在交往中,要正确认识一个人,既要考虑其所在群体的特征,也要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不能一刀切。

2.个性因素

个性中哪些因素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最重要呢?(1)诚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大。心理学调查表明,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品质是真诚和诚实,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和虚伪。事实上,即使是才华出众、气质迷人的人,如果缺乏诚信的话,也难以与别人建立起密切的人际关系。不诚信的人可能会暂时获得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却是绝对不可取的。(2)宽容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宽容是指在承认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他人的存在方式。它是人际交往中接纳对方、表示友爱的重要条件。一个苛求他人、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耿耿于怀的人、斤斤计较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难以被别人接受的。(3)热情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热情是指与别人沟通积极、主动、活跃。热情是向别人表示喜欢对方,并乐于与之交往的象征,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反应冷淡的话,会减弱对方与其继续交往的动机,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3.能力因素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需要许多的技能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有的同学想关心和帮助他人,但不懂得怎么表示;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常常词不达意,别人无法准确理解,以致常常引起误会;有的同学交友愿望强烈,然而总觉得找不到交往的机会;有的同学在陌生人面前无话可说,甚至熟悉的人之间还常常觉得找不到话题;有的同学不能根据交往对象的身份、特点和交往场合等具体情况,在交往中常常言行不妥;有的同学说话语调使用不当,没有学会用商量的语调,而习惯于使用命令式语调,因而引起对方反感和不满;有的同学想帮助别人调解矛盾,但却好心办了坏事;还有的同学有很深的偏见或歧视,不能正确地看待和认识他人,妄自尊大或沾沾自喜。这些都属于人际交往的能力因素,因此,要提高人际关系水平,需要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课堂活动

心连心

1、活动目的:了解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认识单向沟通的不足之处,体会双向沟通的重要性。

2、活动道具:摘自报刊杂志的简短文章。

3、活动方式:每 5人为一个小组,将各组成员排好序号。请1号留在教室,其他人暂时离开。由教师把文章念给1号同学听,但不允许他提问或做记录。此后2号同学进来,1号同学将听到的内容复述给2号同学,依次进行。最后5号同学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再与原文做比较,看看有没有变化?有多大变化?哪个小组与原文意思最接近?

4、交流与分享:

(1)信息传递中同学们出现了什么错误?什么原因造成的?

(2)现实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否也曾经获取到这种失真的信息,并据此采取了错误的行动?

(3)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