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职学子诵读红色经典活动(九)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22-01-29 浏览:1171次

第一篇

 

《习近平扶贫故事》——“弱鸟可望先飞”

 

音频(源自青春宁职公众号)

 

《习近平扶贫故事》——“弱鸟可望先飞”

 

1988年6月26日,习近平来到宁德,就任宁德地委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开展工作,调研先行。这是他一贯的追求与作风。

 

宁德,坐拥福建三分之一的海岸线,一边挨着福州,一边挨着温州,虽然两边都是富庶之地,到它那儿却“短路”了,成了“黄金海岸的断裂带”。由于全区总面积的93%是石山地和丘陵,耕作条件差,加上崇山峻岭阻隔和工业基础薄弱,20世纪80年代,宁德是中国沿海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区9个县有6个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20个乡镇有52个被列为省级贫困乡镇。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60元,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农村贫困户超过77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以何种思路发展当地经济,成为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image001.jpg


6月底到任,习近平7月初就风尘仆仆地带领地委行署一班人,深入全区9个县以及毗邻的浙南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他边走边调查、思考、研究,思绪始终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调研后不到两个月,习近平写就了《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这篇4000余字的文章后来也成为《摆脱贫困》一书的开篇之作。

 

习近平用“弱鸟”来形容贫困的闽东,用“弱鸟先飞”来鼓舞闽东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要有“先飞”的意识,要有“飞洋过海的艺术”,要“丰满羽翼”。“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是习近平提出的辩证观点。

 

从实际出发,习近平对闽东的发展有了清醒的思考:当时闽东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区情、区力根本不具备跨越式发展、大规模开发的条件,不能一味地谋求超常规发展,而应当把以解决吃饭、穿衣、住房为内容的“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

 

习近平对当地领导干部说:“我们不要想干一夜暴富的事情,也没那个条件,但我们不能输在精神上,人穷志不穷。我给宁德的定位就是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不耻落后。只要锲而不舍,最后总能够旧貌换新颜。”


image002.jpg

1989年12月2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带领地直机关千余名干部到宁德县南漈水利工地参加清沟排障修整水渠劳动。

 

针对当时闽东以农业为主的实际情况,习近平认为,闽东穷在“农”上,富也要着眼于“农”。而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也没有大前途。因此,必须抓大农业。对于如何发展工业,他提出:“闽东发展的动力在于工业。工业上主要是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两者一手抓,不可偏废。看准效益了,速度还是加快好些,这样闽东才能尽快缩小同其他城市的差距。没有好效益的,一个项目也不能上,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盲目上项目。这是短期行为。”


image003.jpg


习近平在组织实施宁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主张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他说:“一般讲,刚来的时候,说一些让大家热血沸腾的话很容易,趁大家的劲‘踢三脚’也容易,但是这个劲一挑起来,接着将是巨大的失望,我不能做这种事情。所以,我采取的办法是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给添点冷水,而不是烧‘三把火’。”

 

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钟雷兴也说:“习近平同志上任后,没有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有搞形象工程,而是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做打基础的工作。宁德的事慢不得,也急不得。对当时人民热议的种种设想,习书记从实际出发泼了点‘冷水’,他说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实际。但他又积极谋划,做好准备工作,他说将来时机成熟了,可以大干一番。”

 

在这样稳扎稳打的思路下,宁德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弱鸟先飞到摆脱贫困,贫困群众由发展缺思路、缺魄力、缺技术、缺能力,到逐渐拥有清晰的思路、相当的魄力、成熟的技术、一定的能力,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渐提高。习近平离开宁德时,全区已有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image004.jpg

朗读者

 

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学院

新能源2班 沈琪


image005.png

第二篇

 

《习近平扶贫故事》——“抓一只能下蛋的鸡”

 

音频(源自青春宁职公众号)

 

《习近平扶贫故事》——“抓一只能下蛋的鸡”

 

习近平在下党还留下一句让老百姓至今记忆犹新的名言—“抓一只能下蛋的鸡”。

 

习近平当时决定去下党,缘于一句话。1989年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站起来“放炮”: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没想到,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习近平当场跟他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带领相关负责同志,从寿宁县城乘车两个多小时,又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如约来到下党乡。

 

由于没有办公场所,现场办公会是在村口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开的。几个乡干部把两张课桌拼在一起,搭成了临时的会议桌,现场办公会就开了起来。

 

image006.jpg

习近平让杨奕周先说。杨奕周详细汇报了情况,习近平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在本子上记上两笔。汇报结束后,习近平和干部群众展开了一番讨论。习近平说,下党乡条件很差,干部群众很辛苦。他要求同行的地直部门、寿宁县负责人优先考虑下党的建设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大力支持,解决实际困难。

 

没有电、没有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通电,乡里不少同志提议从邻近乡拉线过来,但是习近平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我同意。但是架线拉线通电,我看就罢了。拉线过来,看似见效快,实际背了电费的包袱。下党有水利资源,咱们自己建个电站,等于抓一只能下蛋的鸡。”

 

习近平的思路,得到了下党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时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说:“为了咱们农村脱贫致富,习书记想得深,看得远呐!”现场会结束时,习近平还鼓励大家要“以干得助”。这句话,下党的干部群众一直记在心里。

 

image007.jpg

第二天一早,习近平马不停蹄地开会研究落实对下党乡的帮扶举措。

 

“他讲得很动情,‘下党有多苦,大家都看到了。下党不改变面貌,我们就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时任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后来回忆说,习近平让宁德地直机关18位负责同志现场表态,对于乡亲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部门谈谈办法。

 

民政局最先表态,从局里挤出5万元,支持下党公路和电站建设:“我们真的是把口袋底都翻出来了!”习近平笑着说:“这很好,大家都要翻箱倒柜,竭尽全力。扶贫,就不要有所保留。”

 

习近平还当场拍板:地委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32万元用于修路,40万元用于水电站建设。习近平说,水电项目不能成为拖拖拉拉的“胡子工程”,包括道路建设也要认真核定,办一件成一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他还要求下党乡两年内不要再报其他项目到地区来了,要集中精力搞好电力和公路。

 

image008.jpg

按照习近平的要求,下党全乡群众投工投劳。1991年1月,下党开通了总长12.5公里的进乡公路,其中3公里为柏油路。随后,又陆续开通了下党至浙江庆元县龙溪乡的16公里跨省公路,下党至碑坑等8个建制村的出村公路。1991年12月,一座250千瓦水电站建成通电,村里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村民们的生活也就此点亮。

 

如今,从寿宁城关前往下党村,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43公里的盘山公路,路边山景秀丽,茶园郁郁葱葱。在这片曾经“鸟都飞不出去”的土地上,许多年轻人已走出深山,有了体面的工作。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1988年的186元增至2017年的11783元。

 

2019年的一天,受乡亲们委托,下党乡六位党员干部群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脱贫的喜讯。

 

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此时,距离他第一次进下党,已经过去了30年。

 

“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写道,“得知下党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非常高兴。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贺!”

 

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深情地写道:“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他勉励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image009.jpg

朗读者

 

生物技术系

21茶叶班 丁楚佳


image010.png


第三篇

 

《习近平扶贫故事》——“山鸡飞上凤凰台”

 

音频(源自青春宁职公众号)

 

《习近平扶贫故事》——“山鸡飞上凤凰台”

 

1989年2月25日,《福建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则报道,题为《山鸡飞上凤凰台》,讲的是农民给干部作形势报告的事。这在宁德一时被传为佳话。农民怎么给干部作起报告了呢?说起来,在这些飞上“凤凰台”的“山鸡”中,黄振芳就是其中一位。

 

黄振芳是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人。后洋村常年地质灾害频发,每逢暴雨,山洪倾泻,良田被毁,村民的生活很困苦。他们一家七口人经常连肚子都吃不饱。1983年,黄振芳开始探索创业致富之路。他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人开荒造林,开垦出50亩荒山作为试验林,后来逐渐扩大造林面积,短短三年内,黄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亩,为全县之冠。

 

1988年,黄振芳的家庭林场已经经营得不错了。7月的一天,暑热难当,黄振芳和家人正在山上为来年造林作准备,没想到,竟有干部来山头看他。

 

“一个年轻人,个子有点高,满头是汗,一脸微笑地看着我。”黄振芳记忆中的干部,便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


 image011.jpg

习近平对彰显“滴水穿石”精神、真正埋头苦干的奋斗者格外关注。他看到一连好几个山头都是黄振芳家造的林,新种的树苗也都长得很好,便鼓励黄振芳继续鼓起劲儿往前奔。这次调研后,习近平把黄振芳的情况写进调查报告《弱鸟如何先飞》中,指出其为宁德发展林业提供了一个思路。

 

时隔半年,习近平再次来到林场调研。那时正值1989年元旦期间,黄振芳的林场面积又扩大了不少,他正计划着在林下套种马铃薯等作物,“以短养长”。看到这些,习近平高兴地握住黄振芳的手说:“你这林场搞得好,值得推广。”这一次,习近平在黄振芳家的林场亲手种下了三棵杉树。

 

地委书记的连续视察和鼓励让黄振芳特别振奋。习近平交代地区、县里来的负责人,要帮助黄振芳好好总结经验。当时,黄振芳觉得,这只是一种鼓励而已,让他继续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勤劳致富。但他没想到的是,习近平说的话另有一番深意。


image012.jpg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989年2月23日上午,黄振芳受邀参加在宁德地区行署会议厅举行的一场形势报告会。这场报告会的主讲人不是干部官员,也不是专家教授,而是与黄振芳一样从农村走来的地地道道的八位农民代表。

 

由农民代表向地直机关副科以上的干部作报告,这可真有点稀奇。虽然已经是全区乃至全省很有名气的脱贫致富、改革创业的带头人,这些农民代表也从没见过这种场面。他们站上讲台,通过自己一人、一户、一村的故事,讲述生活的变化,分享脱贫致富经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官样的说辞,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的故事却格外鲜活,格外实用。

 

后来,看到《山鸡飞上凤凰台》的报道,黄振芳觉得,报纸写得很形象。他想,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不是习书记,他一个种树的哪能在“府衙”里作报告呢?

 

1989年9月,宁德地区在屏南召开全区开发性生产暨脱贫致富现场会,习近平在谈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再次表扬了黄振芳,说他是“绿了荒山白了头”。

 

习近平屡次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黄振芳走上讲台,推广经验,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埋头苦干的奋斗者的关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闽东林业的重视。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闽东的振兴在于“林”,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image013.jpg

在习近平的重视和推动下,黄振芳成了“造林致富带头人”,周宁全县掀起造林热潮,探索在产业结构上实行“林、茶、果、药”结合,在林地利用上实行“套种、放养”结合的“种、养、游”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闽东山区山高林密、生态脆弱,这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走传统砍伐老路的“林业+”模式,既不破坏生态,又能带动群众致富,为山区林业扶贫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漫步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树木葱茏、鸟儿欢快,荒山早已变成“绿色金山”。在大树下乘凉聊天的人们,还会津津乐道当年那则“山鸡飞上凤凰台”的故事。

 

image014.jpg


朗读者

 

教育学院

21学前4班 朱婷


image015.png


如果你也热爱朗诵

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作品

那就以最果敢的姿态

向新时代发出青年声音

展现青年风采

诵读红色经典

献礼建团百年我们等你来!

投稿邮箱:2810779857@qq.com

 

来源:广播站、电视台、演讲社

编辑:陈瑶


相关栏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