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辅导员的“硬本领”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日期:2019-12-24 浏览:3953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高校毫无疑问要开展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作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毕生追求的共产党员,和为党育人、为国造士,为马克思主义培养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必须担负责任使命,练就过硬本领,守牢思想阵地,在培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上,做到“方向明”“业务精”“效果实”。

一、“方向明”:在“外、自、内”上做研究,剖析当前挑战、教育之本和学生成长所需

  从外部环境上看,迈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治地位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却也招来了许多猜疑甚至是敌对的声音。中国作为世界信息大网中的一环,受到世界各国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主义、思潮、价值观的侵袭与影响;而我们的青年学生,尤其是开放程度更高、接受能力更快、接触范围更广的高校大学生就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他们的世界观念、国家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对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词汇的看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抵御乃至反击思想多样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冲击,如何在满足大学生参与政治的诉求的基础上,提高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从高校自身来看,辅导员是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中,给学生真知,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学生真为,帮助他们参与实践、了解社会、融入集体。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就是“真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就是“真为”。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在帮助大学生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素质养成有机结合,将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一体衔接,将个人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辱感的培育有效串联,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文化人。

从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在规律来看,辅导员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立足学生开展工作。当代青年的主流是阳光向上的,他们有新特征、新思想、新诉求,但在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个性意识普遍增强的背景下,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泊、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较差,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也比较严重。辅导员要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信”“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只是说教意味浓厚的教材和文字,而是一种信念: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为了超越自我、获取自由奋斗,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奋斗,是一种智慧;人类社会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富于辩证与尊重历史的理论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逻辑,是一种能力;不断获取人类社会真知的学习能力、善于分析综合和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一种修养。对家庭、社会、国家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对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遵守,对所思、所言、所行的克制与规范,意识到新时代青年唯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地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业务精”:在“学”“信”“行”上下功夫,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的“学”上下功夫。作为实践育人的主体、课下育人的主体,辅导员除了要配合好、服务好“主渠道”,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还要站稳筑牢守好主阵地,在与学生朝夕相伴、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的掌握、准确的判断、灵活的运用。辅导员也要教书,也要经常列书单、谈经典、讲理论。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更多,对学生了解的更多,受学生信任的更多,所以辅导员在既“灌输”又“疏导”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辅导员尤其要注意的是,围绕学生不是哄着学生、关照学生不是顺着学生、服务学生不是由着学生。任何一种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不断地强化,而“学生不学我就不讲”并非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之道。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的“信”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让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为信念,辅导员需要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相结合,去除学生内心的排斥与障碍,打通学生树立坚定信仰的第一道门;二是注重将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与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打通学生树立坚定信仰的第二道门;三是将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与青年的理想追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进取拼搏意志和爱党爱国情怀,打通学生树立坚定信仰的第三道门。做到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信心、有信赖,辅导员还要实现“四个看得见”,一是看得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完成中国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事实与丰硕成果,了解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民族崛起、繁荣昌盛;二是看得见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形势和发展大势,了解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帮助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三是看得见风清气正与文明和谐,满足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诉求,让他们了解党清正廉明、公正民主的政治生态,了解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是看得见国家和社会对科学的崇尚,对人才的尊重,对青年的信任,也即看得见前行道路、看得清成长方向。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的“行”上下功夫。学而信,信而行;因行而信,因信而学。学、信、行,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向培养顺序——勤学习夯基础,强信仰增信念,能践行验真知,又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反向激励顺序——能践行增决心,强信仰立志向,勤学习补不足。因此“行”是“学”和“信”的逻辑终局,又是循环起点。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拥护者和忠实践行者,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对外交流、参观考察、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必不可少,这也就要求着辅导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以“精”“实”“活”为原则,以“引”“导”“融”为手段,促进大学生对权威思想的思考与检验,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建设,并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创新、解决问题,成为真正的、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效果实”:在“才”“能”“品”上严要求,实现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才”是青年学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条件。没有才学,没有良好的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完善的知识结构,就不能读懂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更不可能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新时代有新的机遇、新的希望,也有新的困难、新的挑战。青年大学生唯有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才能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才能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中“善其身”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济天下”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才能不断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展现能力,发挥作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能”是青年学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基础。“能”包括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卓越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过硬的业务本领等。空想家、空头理论家总是善于“言之凿凿”,却常常“两手空空”,他们往往陷在书本世界、理想国度里走不出来,不能将理论结合实际,更不能在“世界何以可能”和“解放人类何以可能”这些现实问题结出实际的果实。辅导员要培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一定是一个实践主义者,而非经验主义者,他在拥有了强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的基础上,一定会关心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并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武器去应对和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难题;一定会勇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成为科学理论和国家民族屹立不倒、亘古不破的强大基石与中流砥柱。

“品”是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核心。“品”是品格,是人格,包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即包含信仰信念、道德情操、思想觉悟、品质素养等。“品”是一个人的思想支柱和精神资源,中华文化中的“君子”人格,西方世界里的“绅士”风度都体现了人类对“品”的执着追求。毛泽东同志放弃了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选择了可以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真理、寻求光明、求真务实的“品”,邓小平同志与“两个凡是”作斗争,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是立足现实、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品”,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养尊而不处优,受挫而不短志,使逆境顺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尚的操行和淳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就是让青年坚定信仰、坚持理想、情理兼修、德才兼备、修德明辨、砥砺笃实,树立一生的“品”。辅导员要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美好的“品”,让青年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真正成为才好、德高、求真、务实、恒新、能干的时代新人。

培养好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任重道远,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只要辅导员能练就“方向明”“业务精”“效果实”的硬本领,引导学生明晰为什么要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导学生明确怎么做才能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断地在培养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想办法、严要求、有创举,那么大学生一定会不断积蓄和培养自己的理论特质、实践精神和人格素养,做于党于国于民族有大贡献、大奉献的冲锋队和生力军,让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永葆青春!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