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工作要点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18-06-01 浏览:6051次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福建省教育厅2018年工作要点、宁德市教育局2018年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的战略部署,以“党建质量年、校风建设落实年及省示范校建设关键年”为抓手,全面推进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等中心任务,实现学院内涵发展。

一、把方向,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1.持续推进学习宣传教育。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航计划,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开展“书记上党课”,开展以“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师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运用梦顶新媒体工作栈,借助易班等新媒体,开展“习近平教育思想学悟行”“学习进行时”“行动进行时”等系列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党工部,办公室,机关党总支,各党支部,思政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

2.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五抓五看”和省纪委“五抓五重”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凝练特色亮点。

(责任单位:纪委,纪检监察室,党工部,各党支部(总支))

3.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计划,加强思政部建设,开展学院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优化辅导员队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易班”校本化平台建设,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做好大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资助就业和创新创业等工作。培育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等。继续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计划,开展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积极申报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组织辅导员参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责任单位:党工部,思政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各系部)

二、强内涵,全面聚焦省示范校建设

4. 积极推进省示范校建设。认真做好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2017年度考核评估工作,力争顺利通过考评。按照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规划和任务书中编制的2018年主要目标和任务要求,持续推进各项建设,强化内涵建设,为学校迈上发展新台阶打上良好基础。

(责任单位:办公室,教务处,其他各部门、系<>

5.扎实做好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工作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闽教职成〔2015〕2号)精神,按照《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意见》,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任务、措施和实施计划,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等重点环节建设,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切实做好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工作,迎接评估专家的回访。

(责任单位:评建办办公室,教务处,其他各部门、系<>

6.继续更新职教理念,推进学校治理。开展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交流考察、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按照《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章程》治理学校,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召开教代会,保障学校事务公开运行,保障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履行监督职责。

(责任单位:办公室、党工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工会、各系<>

7.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制定出台《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建立,主动适应产业变革趋势,调整专业结构,构建适应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充分发挥市院联席会议制度功能,进一步创新办学机制,启动与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专业群和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等工作。推进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深化“引企入校”改革,扩大“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认真做好省级首批和第二批“二元制”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技术)的基础上,继续申报若干个省级“二元制”试点新专业,进一步贯彻落实“现代学徒制”,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办、实训中心、科技处、各系<>

8.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二轮评估整改为契机,扎实推进教学工作。召开全校教学工作大会,开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积极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申报2018年省级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紧贴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专业设置“正负面清单”制度,动态调整现有专业,争取新设置专业1-2个,开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重点专业的品牌建设,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机械装备类专业群、信息类专业群、商贸类专业群的建设,以及省级2个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信息技术类、商贸类)争取新获批1-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2个省级产教融合专业示范点和1-2省级专业群实训基地。培育校级2-3个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品牌专业,以省级示范专业为龙头,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校本教材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课程体系计划,构建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现有基础上,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3-5门,建成院级优质核心课程20门;建设校企合作的特色教材不少于10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践教学案例教材、特色教材、数字化教材,打造校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全力准备2018年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荐工作,力争获得2-3项2018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继续组织师生参加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和高等学校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办、实训中心、科技处、各系<>

9. 全面启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的建设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24号)精神为指导,按照2016年学院出台的《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推动学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推进行业企业及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完善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相关机构,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契机,加强院系两级质量保障队伍建设,提升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水平。逐步建立起具有学院特点的“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纵五横一平台”,即:纵向以绩效考核为保障,建立起学院的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

横向以课堂落实为抓手,制定起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的质量标准。

建构起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系统)的质量监控、分析与反馈机制。

通过“五纵五横一平台”建设,实现不同层面质量保证的螺旋递进关系,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晰,相互协调与促进,持续、稳定、高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10.扩大招生规模,拓宽成教办学层次。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两翼,做好全日制招生工作,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采取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挖掘生源;根据企业需求设置招生专业,进行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等措施,扩大招生规模;科学安排各专业招生计划,力求学校各专业均衡发展。继续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拓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领域师资职业培训。逐步建立以“服务地方、发展特色、创建品牌”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承担面向社会、行业的各类现代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责任单位:成教部,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其他各部门)

11.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实训资源利用率。完成新建、扩建一批实训场所,完善校内实训条件。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训条件的资源共享机制,梳理整合已有校外实训基地,加快建设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和制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关管理制度。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好铁湖工业园区协同创新公共平台,以及建设好省级区域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宁德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专业群实训基地等,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责任单位:实训中心、教务处、各系<>

12.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宁职”建设,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起草《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制定学校信息标准,优化校园网络系统,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校园无线网实现全覆盖;完成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教务管理系统等平台建设,实现校园文化系统(包括校园论坛)、易班平台接口和学生管理系统接口解决方案;建立微信查询和缴费系统;大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与能力,举办学院第二届信息化教学大赛。

(责任单位:教技中心、教务处、实训中心、各系<>

13.强化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建设。创造良好创新创业条件,适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多举措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继续建设好“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做好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工作。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举办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大型校园招聘(供需见面)活动。做好困难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持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责任单位: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科技处、财务科各系<>

14.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推动整体水平从“保质保量”向“提质增量”转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修订学院教职工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部门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教师年度考核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以新教师入职培训、教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理论学习培训、建设校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作为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开展学习教育,推动广大教师践行良好的师德师风,从思想上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基础;开展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进一步健全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修订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和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7-2020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职业院校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管理办法(试行)》(闽教师〔2016〕86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学院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人员“互兼互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双教”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指导性标准(试行)》(闽教师〔2017〕92号 )的文件精神,修订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对“双师型”教师重新认定,修订教师下企业等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出台“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鼓励专业教师下企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考证等,通过“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培训与考证等模式,获得双证或多证,力争双师”型、“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要求,以提高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力;修订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加大力度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入职教师培训计划,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外访学研修或提升学历进修,鼓励专任教师拓宽专业范围,进行相近专业进修培训,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通过培训,学习先进、反思自我,拓展视野,启发思维,更新知识与教育理念,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修订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和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引进一批紧缺专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争取建成2-3个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选聘、培养、考核制度,畅通辅导员晋级晋职渠道,强化辅导员岗前、就业创业、心理咨询、学生资助等业务培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思政素质与业务能力。

利用、发挥好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实施《福建教育系统服务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闽教科〔2017〕30号,充分发挥与福安市政府共建的协同创新公共平台的“政、产、学、研、用”功能,建成一个“校企主导、政府推动、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管理创新、资源共享”的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职业教育综合园区,在综合园区内建成一个集“产、学、研、训、赛、考”六位一体的实训基地;认真做好福建省高职院校首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电设备及绿色冶金新材料加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福建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培育建设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强由我校牵头的宁德市职业院校联盟建设;把培训工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以积极开展产业工人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技能鉴定、学术讲座、科普宣传、科技文化下乡等方式为企业、教育行业服务。

(责任单位: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教技中心、学生处、后勤处、实训中心、图书馆、财务科、各系<>

三、创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

1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省级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大力传承和弘扬“实事求是、身体力行”校训,深化“俭清和静”中国茶礼为核心的张天福茶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持续开展“走近名家、走近经典、走近科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扬校风、明校训”系列活动,举办践行校训校风成果展示会,做好学院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寝室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办公室文明、实训室文明“五个文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校园创建的内涵。

(责任单位:办公室、党工部、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科技处、团委、各系<>以及校内相关部门)   

16.强化“特色与创新”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好县校协同创新办学机制背景下的协同育人合作平台以及教育精准扶贫新路径两个“特色与创新”项目。在校园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上,深入挖掘和传承“俭清和静”—中国茶礼发祥地深厚的茶学思想底蕴,建设以张天福茶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单位:办公室、学生处、党工部、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各系<>以及校内相关部门)

四、重保障,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7.加快新校区工程建设步伐。积极谋划以PPP模式破解资金瓶颈,推进融资建设,按照“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的要求,大力推进新校区和“张天福生态文化园”建设,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校园内外绿地空间合理配置,体现“美、舒、靓、特”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作用,科学安排新校区五幢楼建设工程的实施进度,保证学生宿舍楼和食堂于今年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此外,申报完成6000人学生规模的新校区建设的可研修编工作。

(责任单位:后勤管理处、财务科)

18.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水平,树立服务师生意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要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让师生满意,突出“精”字,体现“细”字。抓好后勤日常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医疗室、食堂、超市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和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完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拓展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图书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

(责任单位:办公室、党工部、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科、教技中心、财务科、工会、图书馆)

19.强化财务保障。做好2018年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努力保障建设发展需要。在原系二级经费管理基础上,扩大二级经费管理范围;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效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加强财务人员及系部负责人的财经业务培训,提升项目经费、资金使用的能力,继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单位:财务科、纪检监察室)

五、讲大局,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20.以改革促和谐。坚持依法治校,严格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高校专场报告会。建立健全师生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进一步推进“转校风、提振精气神”活动,强化学院校风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教师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和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稳步增长。扎实推进院系二级管理,增强系<>办学活力。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加强宣传和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营造全校师生关心、理解、支持学校发展的氛围。

(责任单位:人事处、工会、办公室、纪检监察室、财务科)

21.常抓安全稳定。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规定。完善学校网络、消防、交通、安全生产、饮食卫生等制度,加大建设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督导工作。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反恐防范工作责任制,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定期召开全校稳定形势分析会,强化季度研判、节点研判、综合研判、专题研判,健全完善工作台账,做好预警预判、排查化解、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落实学校维稳和防恐怖防范工作标准,强化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管控工作,提升学校应急处突能力。深入开展防范邪教、校园贷、防溺水、防火灾、防交通事故、防踩踏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安全工作质量和效率,持续深化“两项创建”和综治平安单位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党工部、保卫科、办公室、学生处、后勤管理处、教技中心、各系<>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