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25-07-10 浏览:36次

        今年是“闽东之光”提出35周年,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孕育地,为充分挖掘这一“富矿”,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与实践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7月4-6日在福鼎开展“寻脉闽韵 青年追‘光’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image.png

一、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福鼎叠石乡竹阳村是闽东学“三洋”(福安坦洋、古田西洋、福鼎竹阳)的典型示范村之一,有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队员们实地走访了竹阳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展陈馆,讲解员为队员们深情讲述了当年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竹阳留下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队员们了解到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村民们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铸就了不朽的革命历史丰碑。

image.png

实践队实地考察了竹阳村数智化蜂箱项目,通过现场观摩、亲身体验,了解数字化蜂箱的特点、产业发展规划、蜂蜜产品加工等内容,并尝试着向游客推介该项目,介绍不同蜂蜜产品性能。此外实践团成员还重点关注竹阳村的鼎台生态农业产学研基地、红色旅游发展等情况,与叠石乡乡村干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了叠石乡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情况,大家共同为乡村如何提升青年人才吸引力出谋划策。

image.png 

接下来队员们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探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密码。在赤溪村扶贫展厅内,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视频连线的画面引人注目。赤溪村从昔日“穷得连一粒米都藏不住”的深度贫困,到今日“绿富美”新家园的艰辛奋斗历程。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精准扶贫”这一国家战略背后蕴藏的巨大力量与智慧,对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image.png

青言青语讲思政,山海交响话振兴

在竹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员们以“山海交融·青绘闽东”为主题进行宣讲,结合竹阳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发展进程中的引领作用,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运用生动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理论和政策传递给大家,激发了大家对乡村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image.png

在竹阳村“打铁铺”旧址,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芳副教授以“田野课堂”方式为大家导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用青年人喜欢方式讲述了习近平与大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鼓励青年学生投身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青春能量。此外还开展了《闽东革命历史》主题宣讲活动。

image.png 

三、实践淬炼青春志,校地携手向未来 

实践队实地走访福鼎龙头茶企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大沁白茶、六妙白茶博物馆、茶园基地、智慧茶工厂等。参观了白茶企业智能化生产流水线等,进一步了解了白茶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以及科技研发技术、国内外销售情况等,深刻感受到了大数据赋能传统制茶工艺转型升级。参观结束后与优秀校友代表开展座谈,校友们分享自己从业经历,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勉励同学们扎根基层为家乡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image.png

 实践队来到宁德景源水产有限公司了解福鼎大黄鱼水产项目的实际运营状况,实地参观中了解生产线的运作流程、现代化的生产及速冻车间、水产预制菜等,并与企业负责人开展了座谈交流,勉励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做好职业规划、拓展人际关系、积极投身三农建设等。

image.png 

在盈浩文创企业,队员们了解到企业将AI技术深度融入文创产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材料研发、工艺改革等方面的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队员们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座谈,了解到企业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立足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形成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队员们通过调研企业产品,结合所学专业对产品类型、购买方式、需求群体等分享自己理解并提出建议。

image.png

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调研走访福鼎白茶产业、大黄鱼水产项目、文创产业等,在“山海交融”中感受了闽东之光的强大力量,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要成为坚定的追“光”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强国使命”的责任,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