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年轻人该不该裸辞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 发布日期:2020-09-23 浏览:1400次
作为一档热门的综艺节目,《奇葩说》以辩论选秀为特色,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眼球”。在第六届的《奇葩说》BBKing(年度冠军)争夺赛中,节目组抛出了“年轻人该不该裸辞”的辩论题,最终场上100名观众,70人给裸辞投了赞成票,选手詹青云因持正方观点而加冕为新一季的BBKing。这档节目播出后,在网上引发持续热议,甚至有网友留言,“好多话说到心里了,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你今天不裸辞,就再也没有机会裸辞了”。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师,笔者也想来辩一辩,说说对这个话题的不同看法。



“骑驴找马”的求职策略不可取?

缺少价值感、赚不到钱、遭到不公平待遇、被剥夺私人资源,连朋友圈也不再是自己的……年轻人辞职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辞职本就是职场上的一种正常行为,笔者完全赞同,只是很疑惑为什么要裸辞,辞职前做些准备不好吗?

 

在节目中,詹青云的第一个论点是这样讲述的:在这样一个年代里,有时还是该一心一意地做事,“骑驴找马”是做不好事情的,因为你根本无法兼顾。

 

在职业指导案例中,“骑驴找马”是指在求职过程中,因无法一步到位地实现个人的终极职业目标,退而求其次地选择相近目标,从而积累相关经验、逐渐缩短目标差距的一种方法。

 

在现如今的职场,大多数人很难一步到位地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为了实现目标,就需要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需要细分就业目标,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积累经验,最终逐步靠近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举个直白一点的例子,很多青年人闯荡演艺圈,想当大明星,想做男主或女主,可是作为演艺新人,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这时就该“骑驴找马”,不要嫌弃小角色,只要有机会就上。孙俪没成名前,不是还给赵薇做过伴舞吗?

 

再举一个例子,曾国祥,曾志伟的儿子,他第一次说要做导演时才17岁,父亲让他念完大学再聊这个问题。大学时,他选择了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或许在未来能为他走上电影路提供帮助。毕业后他去陈可辛的公司,入职后,没有直接得到相应的机会,而是给其他职员跑腿、倒茶、送水、叫外卖、找资料、送拷贝。一直到两年后,他才正式开始做剧组的场记。之后,他又用了三年时间从场记成为副导演。2017年,他凭借电影《七月与安生》获得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及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去年,他执导的电影《少年的你》又引起一轮热议。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的专业、片场的跑腿,每一步都是曾国祥为了实现导演梦而运用的“骑驴找马”战术。

 

在求职过程中,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与其裸辞,还不如以积极心态去接受暂不理想的工作。“骑驴找马”的理念是基于现实情况下的务实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求职者放宽求职眼界,实现顺利就业。当然,“骑驴找马”仍要照顾好“驴”。还没有离职前,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是一个职场人应有的职业素质。

 

割舍才能更好地出发?

“更好地割舍才是更好地出发。裸辞后才能更好地出发,从上一份工作里解脱出来,总结得失,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乍一听,詹青云的这段话似乎挺有道理,现场有不少观众为之频频点头。接着,詹青云还以自己辞职后花一个月时间复习并考上法学院为例,来证明裸辞的正确性。

 

笔者以为詹青云对于裸辞的定义有一些误解。裸的原意是指露出,没有遮住的意思,后被引申为没有准备而做某件事情,比如裸考、裸赛等。辞有一种意思是指不接受,请求离去,例如辞职。裸、辞两个字连起来,是指职场人在没有任何准备和规划的情况下的一种辞职行为,没有下一份工作、没有储备的金钱、没有进修计划等,意味着不考虑后路,意味着决然离开。然而,詹青云是带着考试计划辞职的,有着明确的规划,根本不符合裸辞的标准,大家可千万别被她“带偏”。难怪有HR直接点名道,“詹青云的裸辞观点,可能是你的职场陷阱”。

 

不可否认,裸辞可以逃避当前的压力,暂时摆脱束缚,及时给心情放个假,但当你度过一个“蜜月期”后,来自各方的压力会骤增,比如经济压力、家人的压力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另外值得强调的时,当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独行侠”时,孤独感会油然而生,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应。

 

 面对职场压力,选择裸辞意味着逃避,但凡你是职场中人,迟早还得直面职场中的重重压力。因此,勇敢地直面,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应对才是上上之策。

 

最后笔者想说,青年朋友们若无清晰、长远的职业规划而轻易裸辞,易陷入越跳越差的怪圈,希望大家能客观、全面地审视自己和未来。

 

当然,辞或不辞,只是一个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不要让自己“裸着”。

(本文原载于《成才与就业》杂志)

 

相关栏目